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院士专家 >> 院士/所领导
研究所概况
x
  • 胡春宏

    胡春宏,1962年生,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973、国家“八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及省部级项目等80余项,发表论文206篇,出版专著6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以及多项国家荣誉和奖励,1995年获第四届钱宁泥沙科学奖。兼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ISRS)常设秘书处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水文计划(IHP)国际泥沙项目(ISI)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农林水行业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咨询专家。

 
x
  • 邓安军

        邓安军,教授级高工,泥沙学家,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是中咨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国三峡集团等单位泥沙专业评审和咨询专家库成员。

        邓安军教高长期从事水沙运动机理、河床演变规律以及水库、河道和海域等工程泥沙研究。完成的水库泥沙、河道治理等方面科研项目100余项,在泥沙模拟技术、高含沙水流泥沙运动机理、卵石推移质运动机理、水库泥沙淤积与控制、取水口取水防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4项,获水利部大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x
  • 鲁文

     鲁文,女,1976年生,汉族,正高,中共党员,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河道冲淤演变、工程泥沙处理、流域水沙效应等泥沙和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以及各类技术咨询服务和规划相关项目70余项,获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授权8项,合作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x
  • 张晓明

    张晓明,1979年10月出生于山西偏关,男,汉族,中共党员,泥沙和水土保持专家。200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副所长,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理事。

    张晓明教高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在流域森林生态水文与植被类型空间配置、流域侵蚀动力学过程及模型模拟、流域侵蚀产沙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流域沟壑整治工程侵蚀阻控与规划及布局、河流水沙变化归因评价与趋势预测集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和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荣誉称号。

 
x
  • 秦伟

    秦伟,1982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三级),研究生导师,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所长,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学科发展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林草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等。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研究。主持或主要完成国家97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自然基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以及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和验收,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及科技园区规划与咨询等项目40余项。主笔《全国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水土保持率研究》等科技报告,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2篇),前三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件,参编技术标准5项、专著10余部,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x
  • 关见朝

    水利部“水沙生境模拟”重点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水科院“三型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 。长期从事水沙运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咨询相关工作。完成江河湖库水沙运动数值模拟相关科研和工程咨询项目50余项,在水沙运动数值模拟前处理、求解器、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x
  • 王崇浩

    王崇浩,1968年8月生于浙江奉化,男,汉族,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泥沙研究所河口海岸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水库、湖泊泥沙运动和河口海岸水动力、泥沙运动、水环境及波浪潮流耦合数学模型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小浪底水库、黄河口规划、核电取排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有关泥沙问题研究近50余项;开发了一维水库/河道泥沙数学模型、二维和三维河口海岸水沙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库淤积、河道治理与河口海岸开发利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专著编写2部。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禹科技二等奖1项,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项、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奖7次。

 
x
  • 吉祖稳

    吉祖稳,1967年6月生于江苏海安,男,汉族,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家,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学历。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总工。

    吉祖稳教授长期从事河流动力学及水土保持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先后承担或主持过国家及水利部基础性研究项目、河道水库及取水防沙模型试验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及国家水利景区规划等近百项工作。在水沙环境学方面,通过多年泥沙、水土保持及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促进了水沙运动学和生态环境学的交叉发展;在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措施研究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提出了黄河口拦门沙演变模式及其水沙阈值;在河道演变及治理措施方面,系统研究了冲积河道漫滩水流的水沙运动特点,提出了复式河道的断面分区模式及计算方法;在水库淤积及综合治理研究方面,揭示了三峡水库泥沙絮凝机理,建立了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河型变化的综合性判别指标,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的综合治理策略;在水土保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与风沙侵蚀机理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防止风蚀的最佳植被配置模式。公开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其他科技奖励6次。

 
x
  • 解刚

    解刚,1978年生,正高级工程师,硕导,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河流泥沙等领域研究。作为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97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大江大河重要一级支流及省级重点流域泥沙、水土保持规划,国家重点大型工程泥沙专题、水土保持专题研究及技术咨询90余项。参编专著3部,修订或制定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一等奖4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委会优秀方案报告书一等奖1项。水利部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入库专家。

 
中文域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益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地理示意图)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15 09: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