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院士专家 >> 教授
研究所概况
x
  • 郭庆超

    郭庆超,1965年1月生于安徽六安,男,汉族,博士。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博导,兼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水库泥沙处理与利用专委会副主任,期刊《泥沙研究》主编。

    长期从事泥沙运动、水库泥沙淤积与优化调度、河床演变与河道治理、河口海岸泥沙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提出的泥沙运动力矩方程,克服了水深平均方程过多地忽略水沙因子沿水深分布信息的缺点;提出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平衡临界含沙量和中水河槽塑造与维持措施等在黄河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被实践证实;提出的包括大规模河道疏浚的淮河综合治理措施,为根治淮河洪涝灾害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填补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挟沙能力、金沙江下游河道推移质研究的空白;为国内外几十座水库的泥沙问题解决和优化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完成科研项目9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第十届钱宁泥沙科技奖,里贾那大学研究奖等;被授予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x
  • 汤立群

    汤立群:1962年6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博士生导师。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泥沙与演变,风暴潮预测预报,河流、航道、港口等工程泥沙问题,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负责完成了NSERC基金和NASA基金项目3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攻关/科技支撑、水利部“948”、水利部水利水电基金、水利部百船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世界银行、中国水科院专项、黄委会水保基金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模研发基金等项目40余项,主持并完成各类重大工程泥沙研究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论文近20篇。曾多次主讲《河流泥沙运动力学》、《泥沙及河床演变》、《流域产沙及水土保持》、《水库泥沙》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多名。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各一次,2010年荣膺中国侨联首批特聘专家,2014年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成果贡献奖和创新人才贡献奖,2013荣获钱宁泥沙科学奖,是《泥沙研究》和《水道港口》杂志编委。
 
x
  • 邓安军

    邓安军,教授级高工,泥沙学家,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是中咨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国三峡集团等单位泥沙专业评审和咨询专家库成员。

    邓安军教高长期从事水沙运动机理、河床演变规律以及水库、河道和海域等工程泥沙研究。完成的水库泥沙、河道治理等方面科研项目100余项,在泥沙模拟技术、高含沙水流泥沙运动机理、卵石推移质运动机理、水库泥沙淤积与控制、取水口取水防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4项,获水利部大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x
  • 鲁文

    鲁文,女,1976年生,汉族,正高,中共党员,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河道冲淤演变、工程泥沙处理、流域水沙效应等泥沙和水土保持方面的科学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以及各类技术咨询服务和规划相关项目70余项,获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授权8项,合作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x
  • 王向东

    王向东,男,1963年12月生,山西太原人,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三级),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山地灾害及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人工降雨侵蚀机理、土壤侵蚀机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效益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造技术、边坡防护与绿化植生带技术、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先后主持或参加了科研73项、规划设计3项、技术开发1项、产品研发1项、咨询类303项等项目;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200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流域建设实施方案的审查等工作。

    获得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7年度省部级三等奖1项,2014年度省部级一等奖1项,2015年度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工程特等奖1项;水科院一等奖5项;优秀论文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专利4项;合作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撰写的调研报告、重要学术会议论文、总结报告达160多篇。

 
x
  • 张晓明

    张晓明,1979年10月出生于山西偏关,男,汉族,中共党员,泥沙和水土保持专家。200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副所长,为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理事。

    张晓明教高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在流域森林生态水文与植被类型空间配置、流域侵蚀动力学过程及模型模拟、流域侵蚀产沙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流域沟壑整治工程侵蚀阻控与规划及布局、河流水沙变化归因评价与趋势预测集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和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荣誉称号。

 
x
  • 戴清

    戴清,1964年12月生于北京,男,汉族,河流泥沙及泥沙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95年12月被破格聘为高级工程师,2008年6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水科院泥沙研究所数学模型研究室主任,江河治理与工程泥沙研究室主任,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水科院工程检测中心泥沙分中心质量负责人,中国水科院工会委员会副主席(兼)。

    戴清教高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床演变、洪水特性、及大型水库、火、核电厂取排水、河道整治、引黄灌区等工程的泥沙问题的研究。先后承担完成三峡工程防洪航运泥沙问题试验研究、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黄河、渭河等多沙河流河道冲淤及形态变化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长江下游复杂河段水位特性分析、引黄灌区渠系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及泥沙利用问题研究、大型水利枢纽减淤排沙调度运行方式、火(核)电厂取排水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达到整体国际领先水平。1990年荣获水利部颁发突出贡献个人荣誉证书,1995年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2006年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1次,2011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先后二十余次获水科院科技进步应用(理论)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国际、全国专业会议文章30余篇,编写研究报告40余本,200余万字。

 
x
  • 方春明

    方春明,1965年3月生于湖南岳阳,男,汉族,1997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水流泥沙运动理论与数学模型研究,率先建立了泥沙异重流立面二维数学模型,完善了泥沙异重流理论研究。提出了利用水流泥沙运动方程研究河相关系与河型问题应附加的河道边界条件,提出了不同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率先在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中考虑了弯道环流及其输沙作用,建立了可视化通用河网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三峡工程泥沙问题、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揭示了三峡水库沙峰滞后于洪峰传播与细颗泥沙絮凝现象对库区输沙的影响、长江与洞庭湖及鄱阳湖关系及演变机理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大禹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x
  • 王崇浩

    王崇浩,1968年8月生于浙江奉化,男,汉族,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泥沙研究所河口海岸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水库、湖泊泥沙运动和河口海岸水动力、泥沙运动、水环境及波浪潮流耦合数学模型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小浪底水库、黄河口规划、核电取排水工程等重大项目的有关泥沙问题研究近50余项;开发了一维水库/河道泥沙数学模型、二维和三维河口海岸水沙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库淤积、河道治理与河口海岸开发利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专著编写2部。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禹科技二等奖1项,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项、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奖7次。

 
x
  • 吉祖稳

    吉祖稳,1967年6月生于江苏海安,男,汉族,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家,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学历。现任泥沙研究所副总工。

    吉祖稳教授长期从事河流动力学及水土保持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先后承担或主持过国家及水利部基础性研究项目、河道水库及取水防沙模型试验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及国家水利景区规划等近百项工作。在水沙环境学方面,通过多年泥沙、水土保持及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促进了水沙运动学和生态环境学的交叉发展;在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措施研究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提出了黄河口拦门沙演变模式及其水沙阈值;在河道演变及治理措施方面,系统研究了冲积河道漫滩水流的水沙运动特点,提出了复式河道的断面分区模式及计算方法;在水库淤积及综合治理研究方面,揭示了三峡水库泥沙絮凝机理,建立了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河型变化的综合性判别指标,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的综合治理策略;在水土保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与风沙侵蚀机理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防止风蚀的最佳植被配置模式。公开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其他科技奖励6次。

 
x
  • 关见朝

    水利部“水沙生境模拟”重点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水科院“三型人才”技术研发型人才 。长期从事水沙运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咨询相关工作。完成江河湖库水沙运动数值模拟相关科研和工程咨询项目50余项,在水沙运动数值模拟前处理、求解器、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x
  • 秦伟

    秦伟,1982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三级),研究生导师,现任泥沙研究所所长助理、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研究室主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兼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学科发展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林草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水土保持研究》编委等。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研究。主持或主要完成国家97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自然基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以及大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测和验收,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及科技园区规划与咨询等项目40余项。主笔《全国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规划》、《水土保持率研究》等科技报告,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2篇),前三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件,参编技术标准5项、专著10余部,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水利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科院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x
  • 徐永年

 
x
  • 解刚

 
x
  • 刘春晶

    刘春晶,1974年8月生于山西,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河流泥沙与治理研究室主任,兼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委会特邀委员,IAHR会员。

    刘春晶教高主要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基本理论及工程泥沙、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研发非恒定流测控、推移质输沙率、床面地形等多项创新技术和方法,开发水槽、河工模型、潮流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水沙测控软、硬件系统并在多项研究中成功应用。在明渠水流阻力及流速分布、非恒定流水沙运动、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床面形态变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其他科技奖励8项。获中国水科院第六届“科技英才”称号,入选中国水科院十三五“五大人才”计划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x
  • 董占地

 
x
  • 史红玲

    史红玲,1973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女,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水电大学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史红玲长期从事河流水沙运动基本理论及河道治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事河床演变与河道治理、渠系泥沙、流域水沙配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项目等近20 项;参与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水利部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等研究项目60 余项;编撰政府性行业公报《中国河流泥沙公报》;起草完成水利部行业标准1 项。出版专(译)著4 部,发表论文50 余篇。获大禹特等奖1项,大禹二等奖1 项,中国水科院特等奖1 项,一等奖2 项,二等奖多项。
    2012年具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格。

 
x
  • 刘卉芳

 
x
  • 胡健

    胡健,教授级高工,1975年1月出生,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江西九江人。199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专业,2002年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1999年在南京水科院河港研究所从事河口海岸泥沙专业的研究工作;2002年至今,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从事水沙动力学和江河泥沙治理方面的研究。

    长期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研究,专业领域包括多沙河流演变与河道治理、灌区泥沙利用、水库泥沙、工程取水防沙、河口海岸水沙运动等方面。先后承担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国际河流岸界防护专题、科技部公益项目、水利部重点项目、水利部公益项目、水利部创新项目、中国水科院基金项目及工程泥沙问题等科研任务50余项。

    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应用特等奖1次、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2项,论文获中国水科院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二等奖1次。

    出版的独著1部、合著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会议论文10多篇,编写科研报告20多份,获得专利2项。

 
x
  • 朱毕生

 
x
  • 陈绪坚

    陈绪坚,1967年10月生于湖北通山,男,汉族。现任《泥沙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学会理事。198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9年任职教授级高工。

    陈绪坚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河流泥沙、江河治理和数学模型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大型工程、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开发了工程河段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开发了工程水文泥沙分析计算绘图软件系统,研究提出了河床演变均衡稳定理论,开发了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数学模型,提出了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方法,开发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出版了《河流泥沙均衡理论及其应用》、《三峡工程泥沙运动规律与模拟技术》和《黄河泥沙优化配置》等3本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2017年获得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2006年、2008年、2011年、2013年获得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

 
x
  • 张治昊

    张治昊,1974年出生,男,汉族,山东文登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黄河泥沙运动、河床演变、洪水特性、水库泥沙问题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科技部公益专项、水利部公益科研专项、水利部“948”项目、及其它工程泥沙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技奖4项,《水利学报》优秀论文奖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x
  • 王玉海

    王玉海,1970年2月生于山西襄汾,男,汉族。2007年毕业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玉海教高长期从事河口海岸地区泥沙输运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强动力条件下的临底高含沙层的输运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高浓度固-液混合体运动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计算颗粒浓度垂向分布、运动速度、层厚、输沙率等的公式;剖析了悬沙与床沙的交换机理与过程,明晰了高强度输沙过程中侵蚀通量、参考浓度、泥沙垂向扩散系数等的计算方法;对于河口最大浑浊带、浮泥流、拦门沙、河口与海湾滩槽地貌体系稳定性、人工育滩与岸滩均衡剖面塑造、海滩滩尖地貌及裂流系统、局部冲刷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对波流耦合作用下泥沙输移与岸滩演变的2D、3D数值模拟技术及物理模型试验技术也有着较丰富的经验。研究成果为解决沿海火(核)电厂取水防沙、滩涂利用、港口航道、挡潮闸、海岸防护与修复等工程泥沙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已出版中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篇;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4项。

 
x
  • 毛继新

    毛继新,1964年4月生于河北保定,男,汉族,1996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河道冲淤演变、水利工程泥沙处理等领域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系列项目,以及水利部水利专项、科技创新、“948”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和众多大中型水利工程生产项目的研究工作,尤其在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中,多年的持续研究涵盖了上游梯级水库拦沙、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和江湖关系变化等。在水库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演变及水库异重流排沙的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发的恒定和非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已应用于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溪洛渡、向家坝、三峡等多个水库的泥沙淤积及优化调度研究中,多项成果被设计、运行管理等部门采用。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9部;获省部级特等、一等奖其他主要科技奖励6项。
 
x
  • 王昭艳

    王昭艳,1974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丰县,女,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职工,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王昭艳长期从事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方面的研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花岗岩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基于涡度相关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红壤丘陵区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4部,完成行业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二、三等奖各1项,其他科技奖励3项;被授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文域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益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地理示意图)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9/08 0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