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泥沙所党支部近日组织党员赴黑龙江省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和知青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瑷珲历史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全面反映中俄东部300年关系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陈列馆建于一座大院落中,整个院落为瑷珲新城遗址。一进大门是一条甬道,两侧镶嵌摆放着不规则石头,石上刻有江东六十四屯屯名。顺着甬路前行,便见左侧高耸的魁星阁,这是1900年沙俄将瑷珲古城焚烧后唯一幸免存在的建筑,成为历史的见证。过魁星阁往右侧走,一株百年樟子松呈现眼前,这棵普通的樟子松被称为“见证松”,据说,这棵松树是不平等的《瑷珲条约》签订后,瑷珲人为了让后人牢记这一耻辱而栽种的。
展馆建筑造型独特,寓意深刻。主展厅建筑外观左方右圆,中间被大三角形台阶分开,象征着刀剑割裂了国土。台阶左侧为大型浮雕墙“母亲河”,展示着黑龙江流域古代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情景。右侧为风铃墙,1858个风铃随风鸣响,寓意警钟长鸣,提醒人们勿忘《瑷珲条约》割地之耻。风铃墙下的大型铜雕,寓意祖国母亲失去了儿女失去了国土。
瑷珲历史陈列馆总体陈列中既有反映强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基本陈列,又有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需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基本陈列采用编年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分五部分,利用文物、复原场景及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了瑷珲曾有的辉煌、屈辱与悲哀,揭示出“国弱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其中,以模拟复原历史手法创制的“签订《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两个大型超写实雕塑场景,和“瑷珲被毁”开放式场景,以及“海兰泡惨案”半景画,不仅给大家以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清政府和沙皇俄国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情景再现
清政府和沙皇俄国签定《中俄瑷珲条约》情景再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黑河地区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他们与当地的农场职工、农民一道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这里曾培育了金训华、陈健等知青楷模,也出过聂卫平、肖复兴、梁晓声等知青名人,知青博物馆以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六个部分,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知识青年在广阔的龙江大地上战风雪、斗严寒的瑰丽画卷,北大荒精神与他们闪耀的青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行我们还就黑龙江黑河四岛的护岸防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与流域水土保持等与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黑河市水务局、黑河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和现场考察,真切直观地感受到了水利工作大有可为,纷纷表示进一步做好科技支撑工作,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领土不受侵占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知青博物馆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