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放飞心情——记泥沙所赴青岛、崂山旅游

发布时间: 2006-08-10 来源:

为了使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休息。同时增进相互了解,放飞心情,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我所于8月3日组织全体职工及家属和部分老专家一行93人去青岛、崂山旅游。

早就听说青岛是一座集秀丽的山海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和五彩缤纷的节庆活动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去青岛旅游的人就显得格外地多,在火车上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去青岛旅游热的氛围,但是到了青岛才真正体会到那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下了火车,稍许休息,就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一天的游览。根据行程安排我们首先来到栈桥。栈桥是青岛的标志,站在栈桥桥头,美丽的胶州湾尽收眼底。当海轮驶近青岛港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深入海中的长堤—栈桥。因为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附近,透过蒙蒙薄雾俯瞰栈桥,它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壮美。

随后我们来到八大关,它位于市南区中部汇泉湾海滨,由于街道均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故而得名。这里的特点是,街道纵横,左右交叉,状若棋盘。这里有世纪初别墅式的欧式建筑,它们错落有致,有如身处欧洲小镇,静雅宜人,人称“万国建筑博览区”。若是你起一大早,漫步在松树丛中,静听海风拍岸,你会有无限惬意。

下午大家来到盼望已久的海滨浴场。这里虽然是夏日消暑的最好去处,但是,四面八方涌入的游客已把这里填得满满的,构成一副现代海滨都市新的旅游景观。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踏上去崂山的路途。崂山自古被称作“神仙窟宅”,“灵异之府”。在崂山脚下,青青如缎的小草,潺潺的流水令你心旷神怡,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特别是那些千奇百态的怪石,洞穴、清泉、瀑布,奇景异致使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历代文人名士如:李白、苏东坡、郑板桥等都曾在此留下游踪。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佳句。一部分同志乘坐缆车,穿梭在掩映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间,崂山迷人的景色一览无余。

来到小青岛已是我们旅游的第三天。小青岛与栈桥同样被看作是青岛的象征,因其形状如一把古琴,故小青岛又名“琴岛”。由于其小巧可爱,面积仅有0.012平方公里,恰似一幅袖珍图画展现在众人面前。小青岛与众不同的是,山岩峻秀、林木蓊郁、红礁碧浪、绿树白塔。最显眼之处是矗立于斑驳秀丽的山岩、苍翠欲滴的树木中的那座高15.5米的八角形的白色灯塔,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每当夜幕低垂,灯影波光交相辉映,似一幅飘荡的彩绸,勾勒出青岛一大胜景——“琴屿飘灯”。为了永久地留住这美丽的景色,全体人员背衬绿树白塔与小青岛标志为伴,留下了大家其乐融融的一幕。这不仅为小青岛平添几许妩媚,也在人们的心里留下甜美的回忆,真可谓是美景天成、人景交融。

走出小青岛,很快五四广场就在眼前。这是我们此次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远远望去,广场上“五月的风”红色的高大雕塑,耸立在广场中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漫步在广场远眺浩瀚无边的大海,四面来风,尘虑尽消。眺望坐落在四周迅速崛起的高层建筑群,显示出青岛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

结束了在青岛的旅游,告别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挤上匆匆北去的列车,沿线一路的见闻留给人们许多的遐想。

 

 

 

 

中文域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益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地理示意图)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1/11/11 16: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