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成果 >> 经典成果

长江三峡工程重庆河段泥沙问题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 1995-12-31 来源: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航道,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三峡建库后变动回水区的泥沙问题及其对航道的影响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三峡水库在选取较高的正常水位方案下,回水和泥沙淤积上延将影响到重庆河段,从而使河床发生新的调整,对河道和港口的航行条件可能带来影响。鉴于重庆河段在西南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三峡工程的开发规模和正常蓄水位的确定均需考虑到对重庆河段的影响。为此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受国家科委和水利电力部的委托,从1985年起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重庆河段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在1985年完成了基建、设备安装、原体资料的收集和观测等工作基础上,课题组于1986年至1990年期间完成了三峡蓄水位为160米、170米和175米等的长系列水文年的试验。其中,对175米重点方案先后进行了三次不同试验条件的比较性试验。与此同时,为了研究如何改善重庆河段的航行条件,先后进行了前期整治或后期整治等三次整治方案的试验。此外,为了解重庆河段遭遇特大洪水后河段的泥沙淤积和洪水位抬高的情况,也做了发生1954年型大水时,水库进行防洪调度运用的情况下,重庆河段的淤积和洪水位情况的试验研究。

五年来,除了为满足三峡工程论证工作的需要,完成了各阶段指令性的方案试验研究项目外,还就变动回水区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泥沙河工模型试验理论和试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高,先后提出了9篇研究论文,并先后发表于国内有关刊物或在国际或国内有关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鉴定意见
  本子题完成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60米、170米和175米方案和重庆河段泥沙冲淤模型试验,还完成了重庆各港区整治工程方案的减淤效果和发生1954年型大水时重庆河段淤积和洪水位的研究。以上工作满足了合同中提出的各项任务。
  试验河段包括干流西流沱至铜锣峡之间的33公里河段和支流嘉陵江内9公里河段,模型设计考虑全面,同时模型拟了悬移质和推移质,悬移质的模型拟量占全部来沙量的65%,模型制作精确,用原型的水位,流速场和泥沙冲淤进行了验证,所得成果回答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河段泥沙冲淤,航道港口条件变化等问题,为三峡工程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完成试验任务同时,课题组对变态动床河工模型中的时间比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提高试验精度的技术措施。
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991年3月2日

获水利部1995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


中文域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益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地理示意图) 邮编:100038 管理员邮箱:news@iwhr.com
京ICP备0507336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700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1/11/11 17: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