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成为第二位的大国,进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国。GD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0%,人民收入大幅增长,教育和科技快速发展。
我国科技体制经历过深刻的改革历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1985年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突破了在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科技体制,打破原有的旧的科研体制,加速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市场、与国际的接轨。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研发人员数量和论文数量已跃居居世界第一位,用于科研经费已超过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2013年科技贡献率于达到了53.1%,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在新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科技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三十多年来科研体制中积累的一些问题也急需解决。比如,我国对一些前沿的基础学科支持得不够,不利于科技创新;一些项目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低,科研效率有待提高;国家纵向经费管理较为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经费使用的限制条件很多,经费使用缺乏灵活性,同时科研人员工智力劳动的量化不合理,未能体现科研工作中人的重要性。
因此,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本轮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也与之前的改革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更关注的是整体推进、全面配套,力图在宏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变革。
国家希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对科学研究的管理,将科学研究引导聚焦于国家的战略需求,解决好“如何把创新驱动全面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如何扩大创新的国际舞台、保证科学技术研究的连续性、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灵活性、科技人员收入分配问题”等八类问题,使创新成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驱动力。
作为一名水利科研人员,我们应立足本职工作,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十大战略任务中,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安全清洁高效现代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以及海洋经济技术与我们研究专业都息息相关。在平时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和交叉专业融和,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为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